化工研究院(所)安全管理暂行制度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6 18:28:06   浏览:8320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化工研究院(所)安全管理暂行制度

化工部


化工研究院(所)安全管理暂行制度

1985年10月4日,化工部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关于“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的规定, 为贯彻与落实各项安全法令、规程和条例,保护国家财产和职工在科研(含中试、试生产、小生产——下同)中的安全与健康,促进化学工业的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化工系统的研究院(所)。
第三条 各化工院(所)应重视安全科研, 要为各项工作创造安全、卫生的劳动条件,实行安全、文明科研。
第四条 安全科研重在预防。院(所)必须全面加强安全管理,采取一切可能措施防止事故发生。安全管理部门的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人员应保持相对稳定。
第五条 院(所)对科研、设计、建设和科研性生产,以及科技成果的转让推广,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和有关部门的各项安全法令、法规、规定、条例和标准。

第二章 安全职责
第一节 基本原则
第六条 院(所)各级领导和职能部门都要贯彻“管科研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在各自工作范围内, 对实现安全、文明的科研负责。
第七条 安全工作,人人有责,院(所)每个职工都要在各自的岗位上,认真履行安全职责。
第八条 院(所)应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成立安全技术委员会或安全领导小组。
第九条 院(所)必须建立院(所)、研究室(车间)、专题组(工段、班组)三级安全管理体系。院(所)长对安全工作负全面责任,室(车间)主任、专题组(工段、班组)长在管辖范围内对安全工作各负全面责任。
各级专职安技干部原则上应由工程技术人员担任。
第二节 各级人员安全职责
第十条 院(所)长安全职责:
1.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有关安全工作的法令和法规,对本院(所)的安全工作负领导责任。副职和总工程师在各自工作范围内,对安全工作负责。
2.组织制订、修订和审批科研安全规章制度、安全奖惩条例、安全技术规定、安全技术实施计划及长远规划。
3. 组织全院(所)性的安全大检查,对存在的重大隐患组织有关单位整改。
4. 组织各类重大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
第十一条 研究室(车间)主任安全职责:
1.对本室(车间)在科研中的安全工作负全面责任。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有关安全、劳动保护工作的法规、法令以及院(所)的制度。
2.组织制订和修订本部门的安全实施细则,经院〔所)长批准后,认真贯彻执行。
3.按时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负责组织实施,不断改善劳动条件。
4.组织制定临时任务和大、中、小修的安全措施,经主管部门审查后执行,并负责现场指挥。
5.把安全工作贯穿到每个具体环节中去,做到安全科研,每月至少认真检查一次安全工作,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具体措施消除隐患。
6.负责对本部门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并与安技、教育、人事部门共同做好安全考核工作,对合格的操作人员发给作业证。总结、交流安全工作经验,做好基层安全员的调整、充实、培训工作。
7.组织并参加各类事故调查、分析和处理工作。发生重大事故时应保护好现场,及时报告。
第十二条 专题组(工段、班组)长安全职责:
1.贯彻执行院(所)、研究室(车间)有关安全科研的规章制度和决定。对有毒、有燃烧爆炸危险的专题,在开题前应订出专题研究的安全操作规程和设立必要的安全设施。
2.组织本组职工的安全活动,并负责进行安全教育。
3.搞好安全设施和设备检查维护工作,保持工作场所整齐清洁,做到安全、文明科研。
4.督促教育职工合理使用个人劳动保护用品,正确使用和保管各种防护器具。
5.组织安全检查,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组织处理。
6.发生事故立即报告,组织抢救,保护好现场,参加调查、分析并落实防范措施。
第十三条 研究室(车间)、专题组(工段、班组)安全员职责:
1.严格执行安全规章制度,有权制止他人违章作业和违章指挥,协助领导做好安全工作。
2.做好新调入人员的二级、三级安全教育,组织开展安全活动。
3.参加制订、修订本部门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规程、岗位操作法。
4.经常深入现场检查安全情况,发现违章作业,及时纠正或制止,遇有重大险情,应立即报告领导处理。
5.负责工伤事故的管理,参加各类事故调查分析,并落实防范措施。
6.督促和教育职工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和器具。
7.参加新建工程中的安全技术装置和安全技术措施的审查及其竣工试运转检查。
第十四条 职工安全守则:
1. 严格遵守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对违章作业者应予以劝阻。
2.坚守岗位,精心操作,严格控制工艺条件,按时正确地填写原始记录。
第三节 各职能部门安全职责
第十五条 安全技术部门安全职责:
1.协助院(所)长组织推动科研中的安全工作,贯彻执行国家及上级部门有关劳动保护、安全工作的方针、政策、法令、制度和规定。组织制订、修订全院(所)性的安全规章制度。
2.参加编制、汇总、审查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并督促有关部门按期执行。
3.会审有关部门制订、修订的科研安全制度和安全技术规定,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
4. 组织、参加全院(所)性的安全大检查。监督、检查隐患的整改落实工作。
5.配合有关部门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组织安全技术讲座,负责院(所)一级安全教育、并督促各部门做好二级、三级安全教育。
6.参加工程项目(新建、改建、扩建、扩试、中试和转让的科技成果等)和重点科研项目中安全技术、工业卫生设施的设计审查、竣工验收和试运转工作。
7.参加科研成果鉴定、转让和技术开发中的安全技术问题的研究和讨论。
8.督促并检查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作业。
9.负责各类事故的统计和因工伤亡事故的管理,参加重大伤亡事故调查、处理和工伤鉴定工作。
10.按规定组织制订劳动保护用品、保健费用和防暑饮料的发放标准。负责防护用具(如安全帽、安全带、安全梯、特殊防护胶鞋等)的监督管理。
11.经常进行现场检查,协助解决问题,发现违章有权制止,情况紧急,可先令其停止工作、并立即报告领导处理。
12.组织开展安全活动.总结交流推广安全先进经验。合理使用安全奖励基金。
第十六条 保卫、消防部门安全职责:
1. 组织制订、修订防火制度,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
2.加强防火宣传教育,组织专业和义务消防人员的培训。负责消防器材的计划、配备和维护管理工作。
3.负责院(所)的交通管理工作和对剧毒物品、炸药、起爆器材、放射性物品的管理,并进行监督检查。
4.负责审批吸烟室、生火取暖,烤烧物料和禁火区域动火等工作。
5.负责火警、火灾事故和交通事故的管理,参加其它重大事故的调查处理。
6.会同有关部门进行防火、保密、保卫、安全检查,对重大隐患要报告院(所)长,督促有关部门及时解决。
第十七条 科研管理部门安全职责:
1.组织制订、修订有关科研的安全工作条例和规程。
2.负责安排安全技术、工业卫生的科研工作〔含专题的、行业现存的和本院(所)的。〕有计划地解决重大问题。
3.会同有关部门审定科研中的尘毒危害性和防火、防爆等级。
4.负责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汇总上报,并督促实施。控制安全技术措施经费不准挪作他用。
5.组织课题技术总结、鉴定以及讨论模试、中试方案时,必须要有安全技术、工业卫生内容。
6.严格执行安全技术、工业卫生、“三废”治理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即三同时)的原则。
7.负责科研事故和原料、成品(含试验产品)质量事故的管理。参加其他大事故的调查、处理。
第十八条 机械动力部门安全职责:
1.负责院(所)各部门的机械、电气、仪表、设备、工艺管道、通风、排风装置和建筑、构筑物的管理,使其处于完好状态。对不安全的部件要及时组织检修或更换。
2.组织起重机械、锅炉、压力客器、高压管件、热力管道、电器、动力的安全装置等的检查、校验和管理工作。
3.负责和指导制订并审批各种机械、设备和器具的维护保养、定期检测检验、安全检查制度和各技术工种安全操作规程。
4.组织特殊工种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教育、考核和发证工作。
5.负责设备事故和设备检修质量事故的管理。参加其它重大事故的调查、处理。
第十九条 基建部门安全职责:
1.监督实施新建、改建、扩建、扩试、中试以及科技成果的转让属于安全技术、工业卫生的施工项目,并负责组织竣工验收,使其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
2.负责制订工程施工中的安全措施和组织措施,并认真贯彻执行。
3.做好工程施工承包各方的联系配合工作。承包合同必须有具体的安全内容,明确各方的安全责任和对伤亡事故处理的原则。
4.负责工程质量事故的管理。
第二十条 设计部门安全职责:
1.在工程设计时,必须贯彻执行安全技术、工业卫生、“三废”治理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的原则。
2.负责对已批准的安全技术措施项目的设计。
3.设计必须符合国家有关防火、防爆、安全技术、工业卫生等规范、规程和标准。
第二十一条 供销运输部门安全职责:
1.做好仓库和危险物品的安全防火以及气瓶的安全管理工作。
2.按照交通安全规定,加强对驾驶人员的安全教育。认真做好车辆的维修保养,确保安全行驶。
3.及时供应安全技术措施项目所需的设备和材料。
4.负责劳动保护用品的计划、采购、保管、发放等工作,严格执行劳动保护用品发放标准。
5.协助保卫部门处理交通事故。
第二十二条 财务部门安全职责:
1. 确保安全技术措施费用的支出和合理使用,做到专款专用。
2.监督劳动保护用品、保健费用和清凉饮料经费的使用。
3. 严格掌握工伤费用的报销,末经安技部门同意的与工伤等有关费用不予支付。
第二十三条 人事部门安全职责:
1.协同有关部门对职工进行安全技术教育和特殊工种的培训、考核。
2.及时组织安排新职工入院(所)的安全教育。
3.负责或督促有关部门做好职业禁忌症职工的安排和调整工作。
4.严格控制加班加点,注意劳逸结合。
5.参加重大事故调查处理和工伤、职业病鉴定工作。负责做好因工伤亡的善后工作。
第二十四条 教育部门安全职责:
1.在制订全院(所)教育计划中应同时安排安全技术教育内容,以提高职工的安全技术水平。
2.负责组织职工的安全技术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训。
第二十五条 环保部门职责: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机关有关环境保护工作的各项规定,负责“三废”管理工作。
2.参加工程项目(新建、扩建、改建、扩试、中试和科技成果转让等)的设计审查、竣工验收和试运转工作。
3.参加科研成果鉴定、转让和技术开发中的环境保护、“三废”治理技术问题的研究和讨论。
4.负责“三度”监测和实行工业卫生监测。组织编制“三废”治理计划,并督促有关部门按期执行。
5.负责环境污染事故的管理、“三废”排放超标缴费、赔款和罚款等事宜。
第二十六条 医务、工业卫生部门安全职责:
1.组织定期体检,认真做好职业病的防治工作。
2.对工伤人员及时进行救护,协助医疗部门对工伤、职业病提出鉴定性意见。
3.做好工业卫生、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和监督、检查工作。负责工业卫生监测(或委托环保部门代行监测)。
4.负责防暑降温药物的供应。
5.负责医疗事故和食物中毒事故的管理。
第二十七条 行政管理部门安全职责:
1.负责保健食品、清凉饮料、防暑防冻用品的供应和发放。
2.做好食堂、宿舍的防火安全管理工作。
3.做好生活用锅炉、炊事机械、清洁卫生机械等的安全管理工作。

第三章 安全教育
第一节 入院教育
第二十八条 新职工、培训实习人员、合同工、外包工、临时工等入院(所)必须进行三级安全教育。
第二十九条 一级教育:由人事、教育部门组织,安技部门进行教育。内容为,有关安全生产法令和规定,院(所)的科研特点和对安全的特殊要求,一般安全知识和典型事故案例。
第三十条 二级教育:由研究室(车间)主任或专(兼)职安技员进行教育。内容为:科研特点、安全技术规程、安全规章制度、重大事故教训和预防措施等。
第三十一条 三级教育:由专题组(工段、班组)长或安全员进行教育。内容为:专题组(工段、班组)的工艺和设备,岗位操作法,易燃易爆危险部位,有毒有害物质的特性,事故案例,安全装置,个人劳动保护用品的使用方法等。
第三十二条 院(所)内部人员调动,干部参加劳动和脱离岗位半年以上重返岗位者,均须重新进行二级、三级安全教育。
第三十三条 凡来院(所)参观、学习人员,由接待者负责讲解一般安全注意事项。
第二节 专业教育
第三十四条 从事电气、锅炉、压力容器、起重、焊接、车辆〔船舶)驾驶、爆破、气瓶检验和充装以及使用剧毒物质、放射性物质的操作等特殊工种,由主管部门进行专业安全教育和训练。必须按规定经考试合格领得作业证,方可从事作业。
第三十五条 对特殊工种以及中试、生产性车间、机修动力部门的操作人员,主管部门应按有关规定定期组织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
第三节 日常教育
第三十六条 各级领导应对职工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思想、安全技术和组织纪律教育,增强法制观念,使职工自觉遵章守纪,履行安全职责。
第三十七条 中试、生产性车间和机修动力部门的操作人员,由所在部门组织安全教育和考试(或考核),成绩报安技部门审核发给作业证,方可独立操作。
第三十八条 发生重大事故或恶性末遂事故时,各分管事故部门应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现场教育,吸取教训,防止类似事故发生。
第三十九条 安技部门可广泛利用幻灯、广播、黑板报、安全简报、图片展览、电影、电视、录象等多种形式,经常地进行安全宣传教育。
第四十条 试验、生产性装置大修时,安技部门应督促主管检验部门进行开、停车前后以及检修中的安全教育。
第四十一条 重大危险性作业开始之前,施工部门必须制订安全措施和安全规定,经安技部门审核后,逐条向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否则不得作业。
发现不按措施执行或违章作业,应及时制止并予批评教育,如坚持不改,则停止其工作,经教育认识提高后,方可继续作业。
第四十二条 对重大事故责任者,由安技部门或事故调查小组根据情节提出处理意见,并由安技部门对责任者进行离岗安全教育。离岗教育期间,要给予适当经济制裁。
第四节 安全技术和工业卫生知识考核
第四十三条 院(所)对职工应定期组织安全技术、工业卫生知识考核。
1. 中层干部、科技人员、机关干部的考核,由人事、教育、安技部门组织进行。院(所)领导和安技部门的人员由上级主管部门进行考核。
2.特殊工种的考核,分别由各主管部门负责进行,安技部门负责督促、检查。
3.中试、生产性车间和机修动力部门操作人员的考核,由研究室(车间)领导负责组织进行,安技部门负责督促、检查。
第四十四条 各类人员的考核成绩,应记录、存档,并记录在安全作业证内。

第四章 安全捡查
第一节 基本要求
第四十五条 安全检查是保证科研安全的重要手段,它的基本任务是发现危险、查明隐患,监督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的实施,制止违章作业.防范并整改隐患。
第四十六条 院(所)的安全工作除进行经常检查外,每年还要进行群众性普查、专业检查、季节性检查。
第四十七条 安全检查必须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和具体计划,并且必须建立由院(所)长负责和有关人员参加的安全检查组织,加强领导,做好检查工作。
第四十八条 安全检查的内容:查领导、查思想、直纪律、查制度、查隐患。要依靠群众,边查边改.并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
第四十九条 各上级有关部门和院(所)级组织的检查人员有权要求受检单位提供安全、劳动保护工作情况和资料,有权调查询问和召开座谈会,有权制止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有权对隐患提出限期整改意见,并向上级报告。对对抗检查者,有权提出处理意见。
第二节 组织与形式
第五十条 院(所)安全检查,由院(所)长组织院(所)领导、各研究室(车间)和有关部门负责人进行,每年不少于四次。
第五十一条 研究室(车间)安全检查由部门负责人组织技术员、安全员、班组长进行,每月一次。
第五十二条 院(所)对锅炉、压力容器、危险物品、电气装置、起重设备、运输车胎以及防火防爆、防尘防毒等设备、器具分别进行专业检查。
第五十三条 院(所)每年应对防暑降温、防雨、防洪、防雷、防风和防冻等工作进行预防性季节检查。
第五十四条 专业检查和季节检查由各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检查结果和整改情况除上报外,应抄送安技部门。
第五十五条 岗位操作人员,应严格履行交接班检查和班中巡回检查,认真写检查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报告。
第五十六条 各级安全员应每天在各自业务范围内巡回检查并认真记录。
第三节 整改
第五十七条 各级检查组织和人员,对查出的隐患要逐项分析研究并落实整改措施,做到定项目、定时间、定人员,按隐患大小、严重程度分院(所)、研究室(车间)、专题组(工段、班组)三级落实解决。
第五十八条 对能够解决的隐患都必须尽快整改,不得拖延,因条件所限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应订出计划,按期解决。
第五十九条 对重大隐患和险情严重的项目整改,实行隐患整改通知书办法。《隐患通知书》内容包括:隐患项目、整改意见、解决期限。《隐患通知书》由安技部门签发,隐患所在部门负责人接收并负责处理。《隐患通知书》要存档备查。


第五章 课题试验与成果推广
第一节 课题试验
第六十条 选择课题应考虑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等要求。开题报告、文献总结中应有安全技术、工业卫生、废弃物处理等内容。
第六十一条 制订试验方案,必须根据试验所需原料、中间体、副产物和产物的毒性以及有关安全的物理化学性质,提出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安全防护措施和废弃物处理等设想。必要时应通过探索性安全试验,选择合理的工艺流程。
第六十二条 小试验要探索安全的操作条件和测试方法,应进行必要的反应机理探讨和控制方法的研究,以保证试验过程的安全。
第六十三条 扩试、中试装置应制订安全技术规程和岗位安全操作法。
第六十四条 扩试、中试装置安装完毕,须经院(所)技术委员会和安技部门检查认可后才能投料试验。
第六十五条 如果是甲级防爆或剧毒物品的试验车间或专题研究应有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措施和应急设施。并在试验过程中不断完善。
第六十六条 重大课题的开题和总结,有关安全技术、工业卫生、废弃物处理等设施,应有安技、卫生、环保等部门和工会组织参加讨论。
第二节 成果鉴定与推广
第六十七条 能满足设计和生产的小试验成果,木经扩大试验而直接推广于生产时。必须达到安全可靠要求。
第六十八条 中试总结报告中必须包括有关安全技术、工业卫生和废弃物治理等措施的内容,以及工艺技术规程和安全技术规程。
第六十九条 扩试、中试的成果推广,必须通过工艺技术和安全技术等报告的审查,经院(所)或上级部门鉴定后,才能推广应用。
第七十条 成果转让,要提出防尘防毒、防火防爆和废弃物处理等措施。同时必须包括安全操作制度等内容。
第三节 承包与开发
第七十一条 在院(所〕内的课题承包合同中,应具体写明安全内容和各方所负的安全责任。合同副本抄送安技部门。国家攻关项目抄送化工部科技局。
第七十二条 院(所)对外联合开发或成果转让的合同中必须含有具体的安全技术内容、安全责任、以及尘毒、“三废”治理等内容,这些内容须经安技、卫生、环保部门审查。合同副本抄送安技部门。
第四节 科研中有关安全规程的审批程序
第七十三条 扩试、中试和试生产装置的岗位操作法,由研究室(车间)主任审批后生效,副本抄送安技部门。
第七十四条 扩试、中试和试生产装置的安全技术规程和特殊安全技术规定,由研究室(车间)主任审查,报总工程师批准后生效,副本抄送安技部门。

第六章 工程设计
第七十五条 设计任务书和施工设计中必须有安全技术、工业卫生和“三废”治理等有关篇章。试验规模放大的设计要有安全可靠的依据。
第七十六条 设计人员应严格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炼油化工企业防火设计规定》以及防爆、防雷、防噪音、“三废”治理等有关规范和标准进行设计。
第七十七条 设计过程中.必须贯彻执行安全、卫生和“三废”治理等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的原则。
第七十八条 工程中有关安全技术、工业卫生、“三废”治理等设施的设计项目不得任意削减。
第七十九条 设计方案的审核,除上级机关和承接工程项目的单位(部门)参加外,应有安技、卫生、消防和环保等部门参加。
第八十条 设计文件图纸必须经过各级审核,同时应审核有关安全、防火、卫生等方面的内容。

第七章 安全技术措施计划
第一节 编制依据与范围
第八十一条 编制安全技术措施〔以下简称安措)计划的依据:
1.国家公布的劳动保护、防火防爆法令和上级颁发的与此有关的各项标准、指示以及《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项目总名称表》。
2.消防、工业卫生和安全检查中发现而尚末解决的问题。
3. 工伤、职业中毒和职业病的主要原因中应采取的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
4. 已验收的建设工程(新建、改建、扩建、中试、扩试等)中留下的有关消防、工业卫生和安全方面的问题(新上的建设工程中有关消防、工业卫生和安全方面的间题应按“三同时”的要求解决,不能列为安措项目)。
5. 科研发展需要应采取的消防、工业卫生、安全等措施。
6. 职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
第八十二条 安措计划的编制范围:安措计划的编制范围主要是针对改善劳动条件、防止工伤、预防职业中毒和职业病以及防火防爆为主要目的的一切技术组织措施,可分为:
1. 消防技术: 以防火防爆和灭火为目的的一切措施, 包括防火防爆设施, 灭火器材等。
2.工业卫生:以改善有害职工身体健康的作业环境、防止职业中毒和职业病为目的的一切措施,包括通风、防暑降温、防尘防毒、消除噪声等。
3.安全技术:以防止工伤为目的的一切措施,包括安全防护设施、保险和信号装置等。
4.辅助设施:有关保证职工劳动卫生方面所必需的房屋和一切措施,包括淋浴室、更衣室、消毒室等(福利性事项,如公共食堂、公共浴室、托儿所等不在此内)。
5.宣传教育:编写消防、工业卫生、安全技术等教材,购置图书资料、仪器仪表、摄象录象录音设备,举办安全技术训练班、讲座、展览,出版安全技术刊物等所需的材料、设备等。
6.其他:凡消防、工业卫生、安全技术试验研究所需的仪器、设备和材料等不能列入上述项目的措施.也应列入安措计划的编制范围。
第二节 编制与审批程序
第八十三条 研究室(车间)主任根据上述编制安措计划的依据、范围,组织技术人员、工人和其他有关人员讨论,确定项目,指定专人编制具体计划和方案,分别报送消防、工业卫生、安技部门。
第八十四条 消防、工业卫生、安技部门在各自业务范围内,根据研究室〔车间)报来的计划,经初审平衡、汇编出年度的安措计划草案,报总工程师审核。
第八十五条 院(所)长根据总工程师的章见,召开工会、有关职能部门和研究室(车间)负责人参加的专门会议讨论决定以下事项:
1·确定院(所)能够决定的安措项目和需报请上级审批的重大安措项目。
2.在确定全年安措项目的基础上,确定各项目的资金和来源,确定设计单位(部门)和负责人,确定施工单位(部门)和负责人,规定完成期限或使用日期。
第八十六条 科研管理部门应根据院(所)长批准的安措计划和科研计划同时下达。
第八十七条 已经批准的安措计划不得任意变动,特殊情况需修订计划应经院(所)长批准。
第八十八条 研究室(车间)在每年五月份前,应编制出下一年度的安措计划分别报送有关管理部门汇总;院(所)长应在七月份前按本制度第八十五条的要求作出决定。
第三节 经费与材料
第八十九条 安措所用开支应在科研经费、事业费和院(所)收入中支付,一经确定,不得挪作它用。所需材料、设备等要纳入物资供应计划,切实予以保证。
第九十条 凡不增加固定资产的其它安措费用,由科研经费或维修费开支(维修费摊入成本,数额大者可分期报销)。
第九十一条 消防、工业卫生、安全装置或设施的修理由维修费开支。
第四节 检查与竣工验收
第九十二条 消防、工业卫生、安技部门对分工管理范围内的安措计划的执行情况应定期检查并及时向院(所)长汇报。
第九十三条 院(所)长应定期召开有关部门参加的会议研究处理计划执行过程中的重大问题,以保证安措计划的顺利完成。
第九十四条 安措竣工后,由科研管理部门组织施工部门、使用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进行检查,履行交接验收手续。重大的安措由院(所)长主持交接验收,消防、工业卫生、安技等部门应参加分工管理范围内安措的竣工验收并签字。
第九十五条 安措竣工投入使用三个月后,在二个月内由使用部门写出技术总结报告〔至少一式三份),对其安全技术效果和存在问题作出全面评价,经总工程师签署具体意见后统一由安技部门保存。
第九十六条 重大的安措(由院(所)长或总工程师确定〕竣工后的技术资料由技术档案管理部门归档。

第八章 防火与防爆
第一节 基本原则
第九十七条 院(所)对使用的易燃易爆物料和有火灾、爆炸危险的过程及设备,从试验开始,必须严格管理,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防止发生火灾、爆炸等事故,减少灾害损失,以保障国家财产和职工人身安全。
第九十八条 贯彻“以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积极采用先进的防火、灭火技术,建立健全专业和义务消防组织,开展防火安全教育,加强防火检查和灭火器材的管理。
第九十九条 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综合采取预防、局限、灭火和疏散的对策,达到:严格控制和管理各种危险物及发火源,消除危险因素;将火灾和爆炸危险性局限在最小范围内,迅速扑灭火灾,防止蔓延和发生次生灾害;作业人员能迅速撤离险区.安全疏散。
第二节 火灾危险性分类
第一百条 院(所)在科研中使用、产生、贮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应按《炼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定》执行。
第一百零一条 院(所)应根据科研中使用、产生、贮存物品的特征,划定火灾危险性类别和相应的危险区,并严格管理。
第一百零二条 在科研过程中,如使用、产生、贮存易燃易爆物质的量较少,不足以构成爆炸或火灾危险时,可按实际情况确定火灾危险性类别。对露天试验、设备区,敞开或半敞开式建筑物和试验厂房以及使用、产生、贮存可燃物质的量较多的地方,也应确定相应的危险类别。
第三节 扩试、中试与生产性装置
第一百零三条 工艺装置的平面布置和防火间距,应按《炼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定》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一百零四条 有爆炸危险的科研场所,宜用敞开式或半敞开式建筑,非敞开式建筑应符合以下防爆要求:
1.厂房的泄压措施。应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执行。
2.有良好的通风,通凤机应设在单独的风机室内。
3.散发可燃蒸气、粉尘的室内,按国家有关规定采用不发生火花的地面。有可燃易燃液体的室内地面,应平整不渗漏,有一定的坡度并设排水沟。
4.散发可燃气体、蒸气、粉尘同采暖管道、散热器表面接触能引起燃烧或粉尘遇水和水蒸汽能自燃、爆炸或产生爆炸气体的厂房,应采用不循环的热风采暖。
5.物性不相容的成品、原料和半成品不得同室贮存。
第一百零五条 在液化石油气和可燃气体容易泄漏扩散的地方,宜设置可燃气体浓度检测报警器。
第一百零六条 防爆和防止爆炸扩展的安全装置包括:
1.因反应物料爆聚、分解造成超温、超压可能引起火灾、爆炸危险的设备,应设置报警信号系统以及自动和手动紧急泄压排放设施。
2.有突然超压或瞬间分解爆炸危险物料的设备,应装爆破片。若装导爆筒,应期向安全地带。
3.科研中使用、产生、贮存烯烃、液化石油气和有压力的可燃气体设备应设置封闭式安全阀,并应接人火炬管道系统或放空。
4.可燃气体输送管道和放空管(筒)末端应设阻火器或水封。
5.设备或装置的易爆部位附近.应设置必要的防爆墙或土堤。
第一百零七条 对损坏或有泄漏可燃气体和易燃液体的管道,应暂停使用,尽快修复。
第一百零八条 可燃气体放空管,应采取静电接地,并在避雷设施保护范围之内。放空管高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在设备区内的放空管,应高于附近有人操作的最高设备2米以上;
2.紧靠建筑物、构筑物或建筑物、构筑物内布置设备的放空管,应高出建筑物、构筑物2米以上。
第一百零九条 下列设备和管道应有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
1. 生产、使用、贮存和装卸液化石油气、可燃气体、易燃液体的设备、管道;
2. 空气分离装置保冷箱及其箱内设备管道;
3. 用空气干燥、掺合、输送可燃的粉状或粒状塑料、树脂和其它易产生静电积聚的固体物料的设备、管道;
4. 在组织管道上配置的金属附件,应有专门接地。
第一百一十条 所有防静电接地线必须坚固可靠,接地线的截面积应不小于10平方毫米。单独的防静电接地电阻可在50欧姆以下,和其它目的的接地极共用时,应满足其它接地极的技术要求,并严格管理。
第一百一十一条 输送易燃液体、高绝缘性粉体等,应根据管径和介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安全流速,并采取相应的消除静电措施。
第一百一十二条 有易燃易爆物料的设备和管道系统,应没有惰性气体置换的设施。惰性气体可和灭火设施共用。
第一百一十三条 粉煤制备系统的机械、设备应充氮防爆。封闭的粉煤贮仓应有爆破片。
第一百一十四条 有液化石油气和可燃易燃液体的甲乙类试验、设备区,其钢结构框架、大型设备支架、管廊支往的下部,宜用耐火极限不小于l.5小时保护层加以保护。
第一百一十五条 甲乙类试验、设备和管道的绝热层,应采取非燃烧或难燃烧的材料,并应防止可燃气体渗进绝热层内。
第一百一十六条 试验装置、设备和厂房的防雷以及电气、仪表、照明的防爆应符合国家和部颁有关规定。
第四节 贮运设拖
第一百一十七条 对可燃易燃液体、液化石油气、可燃和助燃气体贮罐间的防火间距,储罐成组布置时的要求,防火堤和分隔的设计应按《炼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定》执行。
第一百一十八条 可燃液体贮罐应装设液面计、呼吸阀。无呼吸阀时,应设带有阻火器的放空管。
闪点低于28摄氏度,沸点低于85摄氏度的易燃液体贮罐,应设冷却降温等安全设施。
第一百一十九条 液化石油气贮罐和液化气体贮罐应设安全阀、压力表、液面计、温度计。无绝热措施时,应设冷却喷淋设施。
第一百二十条 装可燃液化气体的钢瓶和槽车,应按照国家劳动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节 可燃性废弃物的处置
第一百二十一条 科研中用水直接冷却和洗涤的含有大量可燃易燃物质的污水,未经处理,不准直接排人下水道。
第一百二十二条 不准将相互产生化学反应,具有火灾或爆炸危险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液态废弃物直接排入下水道。
第一百二十三条 含有可燃易燃性的各种形态的废弃物,应由科研部门提出具体处理办法,在消防部门监督下进行处理。
第六节 消防组织与设拖
第一百二十四条 院 (所)应根据各自情况建立消防组织,在防火负责人(或保卫部门)领导下进行消防工作。
第一百二十五条 消防组织应根据科研特点和具体状况,以防为主进行经常的防火教育、训练和练习。
第一百二十六条 院(所)应设与科研、使用、贮存、运输物品相适应的消防设施。
第一百二十七条 院(所)应定期进行防火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消除。第一百二十八条 消防肪材田各按消防部门规定。各类灭火机和消防器材必须放在固定的取用方便的地点,设有明显标志,严禁随意挪用。灭火机和消防器材要有专人管理,定期检验。及时处理更换,保持完整好用。
第一百二十九条 消防用水可由消防给水管道、消防水池或天然水源供给。各种供水系统,均应有可一的取水设施,确保消防用水量和压力要求。消防给水系统的改变,应事先征得院(所)消防主管部门同意,改变后不得影响消防给水。院(所)重点防火区域应设火警通讯器材直接和消防部门联系。
第一百三十条 院(所)内应设有火警通讯系统。当采用电话报警时,院(所)消防站(队)应装设不少于二处同时报警的受警电话和有关部门联系的电话。
第一百三十一条 发生火警时,必须立即向消防站(队)报警,迅速切断电源、清除和导出可燃物,切断其来源,并根据火情特点正确选用灭火剂和器材,积极扑救。第七节 禁火区与动火
第一百三十二条 根据火灾危险程度和维修工作的需要,在院(所)内可划分固定动火区和禁火区。
禁火区由消防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划定,并经院(所)长批准。
第一百三十三条 固定动火区为允许从事焊割、使用喷灯和火炉作业的区域。固定动火区的划定,由研究室(车间)提出申请,消防部门审核,院(所)长批准。固定动火区应符合下列条件:
1.距易燃易爆的科研场所、设备、管道等不小于50米。
2.室内固定动火区应和危险源隔开,门窗向外开,道路畅通。
3.科研装置中的物料放空或发生事故时,可燃气体不会扩散到固定动火区内。
4.固定动火区要有明显标志,不准堆放易燃杂物,并配备灭火器材。
第一百三十四条 除固定动火区外,需在禁火区内动火时,必须申请办理“动火许可证”(简称“动火证)。
禁火区内动火,根据危险程度分为两级管理。
一级动火:易燃易爆车间(装置)设备、管道及其周围的动火;
二级动火:一级动火范围以外的动火。
第一百三十五条 “动火证”按下列规定办理:
1.“动火证”由动火所在部门提前指定专人办理,认真填写和落实动火中的各项安全措施,并确定动火监护人。
2.二级动火由研究室(车间)主任或动火所在部门领导审批。一级动火由消防部门审批。特殊危险的动火由院(所)长或总工程师审批。
3.必须在批准的“动火证”有效时间和范围内进行动火工作。凡延期动火或补充动火都必须重新办理动火手续。
第一百三十六条 动火人在动火前应向申请动火的负责人交验“动火证”。申请动火的负责人根据“动火证”所列的各项安全措施,经再次检查确认安全可靠并签字后方可动火。
第一百三十七条 “动火证”由动火人随身携带,不得转让、涂改或转移动火地点。
第一百三十八条 动火应符合下列安全规定:
1.凡在贮存输送可燃气体、易燃液体的管道、容器和设备上动火,必须切断物料来源,加堵头或盲板,经清洗、置换后,有代表性的多处取样分析可燃气体(蒸气)的浓度等于或小于其爆炸下限的25%(体积比)。
2.应把动火现场的可燃易燃物质清除干净。乙炔发生器(乙炔钢瓶)、氧气瓶和动火点的水平距离应大于10米,高处动火,有火星溅落时,应用石棉布等不燃物接火,不许向下散落。动火下方的设备、管道等应确保无泄漏,并用湿麻袋等掩盖。
3.严禁带料、带压和开车动火。
4.动火地点应设灭火器材和看火(监护)人员,动火完毕,应进行检查,余火媳灭后方可离开现场。
第八节 一般防火安全规定
第一百三十九条 预防火灾的一般规定:
1.禁止在科研场所吸烟,吸烟应到指定地点。
2.禁止在科研场所使用明火照明和取暖,必需时应经消防部门审查批准。
3.禁止在科研场所焚烧杂草和垃圾。
4.禁止带引火物和发火物进入危险场所。
5.禁止带火、冒火和外部打火的机动车辆进入危险区内。
6.禁止使用易散发可燃蒸气的液体擦洗设备、用具和衣服。
7.油棉纱、油纸等易燃物品,应放入置于安全地点的铁制容器内,并及时清理。
8.禁止携带小孩和家属进入科研区域。
第一百四十条 各种发火源,如焊割动火、熬炼用火、磨擦、冲击和高温表面等作业,必须按照有关防火安全规定进行管理。危险场所的照明、布线及电气设备,应符合防爆要求;防雷避雷装置必须按规定要求设置。
第一百四十一条 避免操作中发生静电或放电的规定:
1.禁止在装卸油品或其它易燃液体的过程中取样和将金属物进入罐(槽车)内检修。取样和检修应在装卸完毕经静置以后进行。
2.禁止使用喷射蒸汽加热易燃液体和易燃气体。
3.在易燃、易爆作业场所内,严禁穿化纤服装。作业人员应根据需要,可穿着导电纤维服和导电鞋,或设置导除人体静电的设施。正在革新、改变工艺条件时,应采取防范措施,避免静电危害。


第九章 危险物品管理
第一节 范围与分类
第一百四十二条 具有燃烧、爆炸、腐蚀、毒害、放射性等性质。在科研、贮运、使用中能引起人身伤亡、财产受到毁损的物品,均属危险物品。
第一百四十三条 危险物品按其性质和贮运要求分为:爆炸品、氧化剂和有机过化物、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烧物品、易燃液体、毒害品、腐蚀物品、放射性物品等种类。
第一百四十四条 危险物品管理,应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危险物品安全管理的有关规定。
第一百四十五条 有些虽然不属危险物品,但容易引起燃烧的化学物品,也应加强管理。
第二节 装卸运输
第一百四十六条 危险物品装卸和运输,必须指派熟知危险物品一般性质和安全防护知识并经考试合格持证者承担。
第一百四十七条 危险物品装卸、运输人员,在装卸运输中应按照危险物品的性质配带相应防护用品。搬运时必须轻拿轻放,严禁撞击和拖拉。
第一百四十八条 危险物品装运时,起爆器材、炸药和性质相抵触的物品不得同车或同船装运。
第一百四十九条 装运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机动车,应悬挂“危险品”信号。槽车、罐车要挂接静电导链,并配备专用消防器材。
第一百五十条 运输爆炸、剧毒物品和放射性物品等,应由保卫部门指派专人押运,押运员不得少于两人。
第一百五十一条 装运危险物品的车辆(司机必须经过危险物品装卸运输的安全教育),不得在繁华街道或职工上下班进出院(所)的高峰时间行驶和停留,行车中要保持规定的车距、车速,严禁超速、超车和强行会车。
第一百五十二条 运输放射性物品、爆炸品和易燃易爆液化气等危险物品,必须包装牢固、严密,使用符合安全要求的运输工具。
1.禁止用电瓶车、翻斗车和脚踏车运输爆炸物品。运输氯酸钠、氯酸钾等和铁桶包装的一级易燃液体时,不得用铁底板棚车和汽车挂车。
2. 禁止用翻斗车搬运易燃易爆液化气体钢瓶等危险物品。
3. 令季节装运液化气体钢瓶的车辆(或槽车),要有防晒设施或傍晚装运。
4. 装卸放射性物品应用搬运车和抬架搬运,装卸机械工具应按规定负荷降低25%。
第一百五十三条 装过危险物品的车、船在卸完后必须彻底清扫。对装过剧毒品的车、船,卸后必须进行洗刷。
第三节 贮存保管
第一百五十四条 库、场内存放危险物品,要严格执行危险品配装规定。对不能配装的危险物品必须严格隔离。
1. 放射性物品不得和其它危险物品同存一库。
2. 炸药不得和起爆器材同存一库。
3. 炸药不得和其它爆炸性药品同存一库。
4. 危险物品和普通物品同库存放时应保持适当的距离。
5.遇水燃烧、易燃易爆和液化气体等危险物品不得在露天场地贮存。
第一百五十五条 危险物品库房应有良好的通风和必要的避雷设施,并应根据物品的性质和不同的贮存方法设置相应的防爆、泄压、防火、调温、导除静电和防护围堤等安全设施;与科研区、生活区应有适当的距离。
第一百五十六条 危险物品仓库、放射性物品仓库应设有防卫设施,并划定警戒线,挂设警戒牌。
第一百五十七条 危险物品管理人员,要选派责任心强,经过专门训练,熟知危险品性质和安全管理常识的人员担任。
第一百五十八条 危险物品仓库必须有出入库和发放管理制度,主管部门要加强检查,严格执行。
1.剧毒物品、炸药、放射性物品必须实行两人、两锁、两本帐保管,由保卫部门按规定监督。
2. 剧毒物品、炸药、起爆器材的发放,必须持危险物品领(退〕料单,经保卫部门批准,由两人签领,方可发放。发放数量不得超过当日耗量。
3. 保管人员要按管理危险物品范围,配备防护用品和器具。贮存剧毒物品场所,应备有一定数量的解毒药物。
第一百五十九条 仓库存有起爆器材或炸药时,在未搬出前,不得继续存入和原存放不同的起爆器材或炸药。
第四节 使用
第一百六十条 使用危险物品的部门必须按规定妥善管理,对剧毒物品、炸药和放射性物品也实行两人、两锁、两本帐保管,对临时使用危险物品更要严格控制领用量,多余的危险物品应及时退料或处理。
第一百六十一条 使用(含试生产)危险物品,必须遵守下列规走:
1.试验车间、场所及其建筑结构和工艺设备等均应符合防火、防爆、防毒要求。并配备必要的消防、通风、降温、防潮、避雷等安全设施,以及防止污染环境的设施。
2. 易燃物品的加热设备禁止使用明火;在高温反应或蒸馏操作过程中如必须使用明火或烟道气、易燃性热载体、电热等加热时,应采取严密隔绝、封闭外露明火的安全措施。
3. 电器设备、照明、仪器仪表应根据科研或使用危险物品的性质采取隔离措施。
第一百六十二条 使用放射性物质,必须有相应的防护措施(如密闭隔离操作等)。接触高剂量放射源的操作人员,必须有特殊的个人防护器材。
第一百六十三条 产生或使用剧毒物品的场所,必须配备专用的防护用品和解毒药物。操作人员工作结束后必须更换衣服,否则不得离开工作场所。严禁用手接触剧毒物品。不得在剧毒物品场所饮食。
第一百六十四条 放射性检验和校正射线机时,要在可靠地区进行。检验时周围15米内要设围栏,并挂有明显警示牌。
第五节 废物处理
第一百六十五条 包装过剧毒物品的箱、袋、瓶、桶等容器,必须严加管理,要统一回收登记造册,专人负责销毁。
1. 铁制包装容器不经彻底洗刷不得改用。
2. 包装器材的销毁必须在保卫部门指派专人监护下进行。
第一百六十六条 报废的剧毒、易燃易爆和放射性物品的处理。必须预先向保卫部门提出申请,制订周密的安全保障措施,并经当地有关部门批准方可处理。
第一百六十七条 要加强废旧物资的安全回收管理。凡含有危险性物质的废容器、设备、管道、管件、阀门等,必须按本制度有关规定进行清洗、置换处理,并经收缴部门检查认可。
第一百六十八条 科研过程中产生的毒物废渣,必须加强管理,不得随同一般垃圾运出。
第一百六十九条 课题结束,应将剩余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品作妥善处理,否则该课题不算结束、不能进行验收。

第十章 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管理
第一百七十条 锅炉、压力容器、气瓶的安全管理,应遵照国务院、劳动人事部(原国家劳动总局)和化学工业部颁布的有关条例、规定执行,这些规定是:《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 国务院(1982年2月)《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实施细则》 劳动人事部(1982年8月)《蒸汽用炉安全监察规程》 原国家劳动总局(1980年7月)《蒸汽锅炉安全监察规程》修订后的条款 劳动人事部(1985年5月)《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规程》 原国家劳动总局(1981年5月)《气瓶安全监察规程》 原国家劳动总局(1979年4月)《液化石油气汽车槽车安全管理规定》 原国家劳动总局(1981年2月)《溶解乙炔气瓶安全监察规程》 原国家劳动总局(1981年6月)《锅炉压力容器事故报告办法》 原国家劳动总局(1951年3月)《化工高压工艺管道维护检修规程》、《化工企业压力容器安全管理规程》 化学工业部(1984年4月) 《化学工业部所属研究院(所)机械动力管理条例和管理制度(试行)》 化学工业部科技技司(1982年12月)

第十一章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
第一节 基 本 原 则
第一百七十一条 院(所)必须认真做好工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工作,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消除有害物质和有害物理因素的危害,不断改善劳动条件,保护职工的安全健康,实现安全、文明科研。
第一百七十二条 工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的基本要求是:防止粉尘、毒物的泄漏和扩散;做好噪声、射线、高频辐射等的防护;保持作业场所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加强“三废”的综合利用和治理,“三废”排放符合国家或地方的排放标准;采取有效的卫生和防护措施,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实行定期监测和体检。
第一百七十三条 院(所)应以“预防为主,全面规划,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编制工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规划,有计划地改善劳动条件。
第一百七十四条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严格执行国家和化学工业部规定的有关法规。对长期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工业卫生标准、“三废”排放标准和危害严重的项目必须限期解决。
第一百七十五条 严禁转移尘毒危害,不得将没有防尘防毒和“三废”治理措施的科技成果转让出去。已转让和扩散出去的应负责技术指导,解决防治措施。
第二节 新建工程
第一百七十六条 凡新的建设项目(新建、改建、扩建、扩试、中试和转让的科技成果),科管、设计和施工部门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和《环境保护法》所规定的标准。切实做到劳动保护设施、环境保护设施和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即三同时),并按规定报批。
试验装置中的劳动保护设施和环境保护设施,宜对“探索未知”掌握的程度、可行性和试验规模,参照有关标准或资料,提出“三同时”的具体内容并报批。
第一百七十七条 新建项目在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时,必须同时审查、验收劳动保护设施和环境保护设施,并要有安技、环保、卫生等部门和工会组织参加,凡不符合要求的项目和没有上述部门签字认可的,不得施工、投产。
第一百七十八条 引进国外工艺、设备或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时,必须有相应的安全、卫生防护保护设施和环境保护施设,经检验符合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不得随意取消。
第三节 治理与防护
第一百七十九条 凡科研过程中散发有毒有害物质、噪声和高频辐射等作业,都应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理和防护措施。如果科研、设计时没有考虑到,而在试生产或扩大试验过程中,发现有新的不安全因素,应立即补设防治措施。
第一百八十条 产生有毒害物质的工艺过程,应采用密闭的设备或隔离操作,以无毒或低毒物料代替有毒或高毒物料,革新工艺,增设防护设施,实行机械化、自动化、连续化操作。
第一百八十一条 对产生和散发出的有毒有害物质,要加强通风并采取回收综合利用和净化处理等措施或纳入工艺流程中,不得任意排放。
第一百八十二条 在科研区内应避免各种不同性质的车间和装置互相产生影响。产生和散发有毒有害物质的区域内除值班窒外,不得设置住房和工棚。
第一百八十三条 有粉尘和毒物的作业岗位,应有冲洗地面和墙壁的设施,地面要有防水层和排水沟。有剧毒、强腐蚀和恶臭的物质,要经过处理,合格后方准排放。
第一百八十四条 对产生和散发有毒有害物质的工艺设备,要有可靠的防护设施,要定期检查,加强维修,保持设备完好,杜绝跑、冒、滴、漏。对各种防护设施,末经主管部门同意和院(所)长批准,不得停用、挪用或拆除。
第一百八十五条 对装有毒有害物质的设备、管道、容器进行维修时,要严格进行安全检修制度和进入容器、设备内检修的有关规定。
第一百八十六条 有毒有害物质的包装容器,必须符合安全运输要求,以防外漏和扩散,检验部门要严格督促检查,包装不合格不得出车间,容器外部应有警告标志。
第一百八十七条 在产生、使用和处理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场所,应根据需要设置防护和急救器具专用柜,安全淋浴和洗眼喷泉,并有禁止饮食、吸烟和特殊安全、卫生警告标志。这些设施要有专人管理,保证安全使用。
第一百八十八条 产生高频辐射危害的设备,应装有屏蔽吸收等防护设施。接触射线、激光等辐射作业,应采取人体的有效措施。
第一百八十九条 矿山开采和采石,应实行湿式或敞开式干法作业,并应全面实行通风、冲洗和喷雾水等综合措施。机械铸造和清砂作业,应积极采用先进工艺。喷砂作业应采用封闭喷砂除尘等措施。
第四节 检测与标准
第一百九十条 院(所)应定期检测作业场所的各种有毒有物质的含量。准》的规定。
第一百九十一条 各项检测应由安技、卫生等部门或其它专职人员按国家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结果应存档并通知和报送有关部门。
第一百九十二条 作业场所空气中尘毒浓度等的监测管理,应按《化工企业劳动环境有毒因素监测工作管理办法》(84)化生字第1252号文)的要求执行。
第五节 体检与职业病
第一百九十三条 新职工入院(所)后,应经过健康检查,人事部门根据其健康状况,对不适于从事有毒有害作业的,不能分配到有毒有害岗位。
第一百九十四条 对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在册职工。由医务部门组织定期健康检查,并建立档案。院(所)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自定具体检查时间。有特殊情况时可随时进行检查。
第一百九十五条 对从事有毒有害作业的人员,视情况可逐步实行轮换短期脱离、缩短工时,进行预防性治疗或职业病疗养等措施,并应优先安排休养、疗养。
人事部门应根据卫生、安技部门建议,对持有职业禁忌证和过敏证者,应及时调离。
第一百九十六条 未满18周岁的职工,不得在有毒有害岗位工作。
第一百九十七条 职业病的范围和诊断标准,按国家规定执行,必须经省、市级职业病医院或职业病专科确诊。对已确诊的职业病患者应进行积极地治疗和妥善安排,并定期复查。

第十二章 安全捡修
第一节 检修准备
第一百九十八条 为确保检修安全,编制检查计划应内容详细,责任明确,措施具体。
第一百九十九条 检修负责人在检修前(特别是大修前),必须对参加检修的全体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在布置检修项目时,必须落实安全措施,交待安全事项。要组织检修人员做到检修机具齐备,安全可靠。
第二百条 检修部门的负责人对检修中的安全负责。检修现场必须指定专人负责安全。
第二百零一条 检修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有腐蚀性物质的设备(槽罐、装车、装置、塔釜、管道和沟道等),清洗置换和分析检验,均由设备所管部门负责进行。
1.清出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有腐蚀性的物质不得随意排放。
2. 装存易燃易爆物质的设备、容器,要用惰性气体置换、不准用空气直接置换。
3. 清洗置换的设备、管道,必须进行多点取样分析,取样应有代表性,确保清洗置换安全可靠。
4. 清洗置换的标准和动火手续按本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进入设备内部检修时,除按防火防爆要求清洗置换外,须用空气置换达到卫生要求(一般含量应在19-22%),有毒气体和粉尘含量不超过国家规定的最高允许浓度。
第二百零二条 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有腐蚀性物质和蒸汽设备、管道检修,必须采用金属盲板或堵头,将联接的进出管堵断,必要时应拆卸一截。切忌依赖原有阀门而不加盲板、堵头或折断。
第二百零三条 检验部门和设备所管部门的负责人,应对检修设备置换清洗的安全可靠性负责。在检修前,要查电气、查物料处理、查置换分析检验。确认合格后方能交与检修人员进行检修。
第二节 罐内作业
第二百零四条 进入容器、设备(槽车、槽罐、塔釜、装置、沟道等)内部作业,必须办理申请手续并得到批准,要佩戴规定的防护用具。
第二百零五条 入罐前50分钟内要取样分析,经检验符合标准方可进行作业,在作业过程中要经常分析、检验。
第二百零六条 检修人员在入罐前有权进行全面检查,并严格执行设备清洗置换分析的规定。做到分析不合格不进;电源、物料末断不进;安全措施不落实不进,没有监护人不进。
第二百零七条 罐内作业,必须采取妥善的隔离措施,要按设备深度搭设安全梯,配备救护绳索,以保证应急撤离时使用,检修现场由检修部门指派专人监护。
第二百零八条 罐内作业可视具体作业条件采取通风措施。作业条件较差时,应间歇入罐作业,不得连续作业。
第二百零九条 罐内作业因故较长时间中断,或安全条件改变时,应重新办理入口申请手续。
第二百一十条 罐内动火.必须按照动火要求进行,动火人离罐时,不得将动火工具留入罐内,以防乙炔、氧气等气体泄漏,聚于罐内构成爆炸危险。
第二百一十一条 罐内作业完工时,检修人员和监护人员共同检查罐内外确认无疑后,方可交设备所属部门验收。
第三节 焊接作业
第二百一十二条 焊接动火,必须按照本制度有关规定执行。焊具应符合标准,焊枪的气门要严密可靠,氧气调节器灵敏有效,氧气软管应耐压1.9613MPa( 20公斤力/立方厘米,表压),乙炔软管应耐压0.4903MPa(5公斤力/立方厘米,表压)。
第二百一十三条 乙炔发生器,应装有防爆膜和挂链。乙炔发生器和焊枪之间必须装有安全水封。
第二百一十四条 乙炔装置(含乙炔气瓶)和氧气瓶应分开放置,相距不少于7米,距明火不少于10米(水平距离)。乙炔气瓶只能立用,不能卧用,必须装设专用的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长春市城市户外广告设置管理办法

吉林省长春市人民政府


第58号



《长春市城市户外广告设置管理办法》已经2002年9月17日市人民政府第71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2年11月25日起施行。



市长:李述

二〇〇二年十月九日



长春市城市户外广告设置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我市城市市容管理,规范户外广告的设置,保证城市市容整洁、美观、文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长春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本市建成区内设置户外广告的单位和个人,均须遵守本办涉.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户外广告包括:

(一)利用公共、自有或者他人所有的建筑物(构筑物)外部、道路两侧及空间、广场、公园、绿地、水面、堤防、临街庭院等设置的路牌、灯箱、霓虹灯、电子显示牌(屏)、实物造型、彩旗、条幅等形式的广告,

(二)利用市政、绿化、环卫、交通、水利、邮政、电信、电业、铁路等设施设置的广告;

(三)利用车辆、飞机、飞艇、气球等悬挂、散发的广告;

(四)利用其他形式在户外悬挂、张贴、涂写、刻画、喷绘的广告。

第四条 户外广告设置规划应当符合城市规划要求,与城市区域规划功能相适应,合理布局,规范设置。户外广告设施应当牢固、安全,符合市容景观要求。

第五条 市、区城市市容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户外广告的规划和户外广告设置的市容审核以及监督管理。

城市市容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委托市城市管理监察总队负责户外广告设置的日常管理工作。

规划、工商、房地、园林、教育、公安、电信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协助城市市容行政主管部门做好户外广告设置的管理工作。

第六条 申请设置户外广告的,设置人应当向城市市容行政主管部门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书;

(二)营业执照;

(三)平面位置图:

(四)景观效果图;

(五)规定等级资质设计单位出具的施工图:

利用建筑物(构筑物)外部设置户外广告的,还应提交使用建筑物(构筑物)协议书和房屋安全鉴定书。

第七条 城市市容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依据户外广告设置规划和本办法第六条的规定进行审核。对符合条件的,发放《户外广告设置许可证》。对不符合条件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并告知申请人。

第八条 申请设置户外广告,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申请人向城市市容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供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申请材料;

(二)经城市市容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到相关部门办理会签手续;

(三)会签后按规定缴纳占道等费用,由城市市容行政主管部门发放《户外广告设置许可证》。

通过招标、拍卖等方式取得户外广告设置权的,按有关规定办理。

第九条 户外广告设施应当自审核批准之日起2个月内设置;逾期未设置的,其《户外广告设置许可证》自行失效。

第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设置户外广告设施:

(一)利用交通安全设施、交通标志的;

(二)影响市政公共设施、交通安全设施、交通标志使用的;

(三)妨碍生产或者人民生活、损害市容市貌的;

(四)国家机关、文物保护单位和名胜风景点的建筑控制地带;

(五)市、区人民政府禁止设置户外广告的其他区域。

第十一条 户外广告设施的设置版面总面积超过40平方米(含40平方米)的,必须通过招标、拍卖方式取得设置权。

第十二条 户外广告的设置期限原则上不超过2年,其中电子显示牌(屏)不超过3年;期满需延长设置的,应当于期满之日前30日内向原批准机关申请办理延期手续。

以招标、拍卖等方式取得户外广告设置权的.设置期限为5年。

举办大型文化、体育、公益活动或者举办各类商品交易会、展销会等活动,需设置临时性户外广告的,应当于活动结束后2日内予以撤除。

第十三条 户外广告应当按照批准的地点、时间、规格、施工图、效果图设置,不得擅自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按照申请设置的程序办理。

户外广告设施未经原批准机关同意不得擅自买卖、出租。

第十四条 户外广告设置人应当保持户外广告的整洁、完好,并定期对户外广告设施进行维护、更新和安全检查,遇强风天气时应当及时采取安全防范措施。户外广告设施不得空置,无商业性广告时应发布公益性广告。

第十五条 户外广告设置期满后,未办理延期手续的,应当按规定予以拆除。

在户外广告设置期限内,因城市规划或者社会公共利益需要,确需拆除户外广告设施的,建设单位应当对户外广告设置人给予适当补偿,设置人应按城市市容行政主管部门书面通知要求,在限期内拆除。设置人拒不拆除的,城市市容行政主管部门有权代为拆除。

第十六条 鼓励发布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公益性广告。户外广告设施的设置版面应当按一定的比例发布公益性广告,按照规定发布的公益性广告,可以按照公益宣传内容占户外广告内容的面积比例,减缴占道等费用。

第十七条 市容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设置一定数量的公共广告发布栏,用于张贴传单、广告。

未经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的印刷品广告,不得张贴。

第十八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擅自悬挂、张贴、涂写、刻画、喷绘户外广告的,由城市市容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清除,逾期不清除的,城市市容行政主管部门查实后,可书面通知有关电信企业暂停其户外广告中标明的电信号码的使用,有关电信企业应当在接到通知之日起3日内配合执行。

暂停电信号码使用期间,户外广告设置人接受处理的,有关电信企业应当根据城市市容行政主管部门的通知,恢复其电信号码的使用。暂停及重新开通电信号码所需费用由其设置人承担。

第十九条 户外广告设置占道等费用按物价部门规定的标准收取,所收取的费用应当在财政专户存储。

招标、拍卖户外广告设置权所得费用也应在财政专户存储,专项用于城市市容建设。

第二十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未经批准擅自设置户外广告的,由城市市容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情节轻重,按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未经批准擅自以彩旗、条幅等形式设置广告的,予以警告或处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并责令其限期撤除;逾期不撤除的,由城市市容行政主管部门强制撤除,所需费用由设置人承担。

(二)在建筑物(构筑物)的外墙及市政公用设施、管线和树木上涂写、刻画、张贴各类广告及散发广告宣传品的,予以警告或处以800元以上4000元以下的罚款,并责令其限期清除;逾期不清除的,由城市市容行政主管部门强制清除,所需费用由设置人承担。

(三)未经批准擅自设置户外广告设施的,广告设置版面总面积在l0平方米以内的,予以警告或处以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广告设置版面总面积超过10平方米(含10平方米)、不足50平方米的,处以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广告设置版面总面积超过50平方米(含50平方米)的,处以1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的罚款,并责令其限期拆除;逾期不拆除的、由城市市容行政主管部门强制拆除,所需费用由设置人承担。

第二十一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违反技术标准或者不按照批准的地点、设计图、效果图设置户外广告设施的,由城市市容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并根据情节轻重,予以警告或处以5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二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户外广告设置期满后不及时拆除又不办理延期手续的,由城市市容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情节轻重,予以警告或处以2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的罚款,并责令其限期拆除;逾期不拆除的、由城市市容行政主管部门强制拆除,所需费用由设置人承担。

第二十三条 户外广告设施发生倒塌、坠落等事故,造成他人人身伤害或者财产损失的,户外广告设施设置人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第二十四条 对妨碍城市市容行政主管部门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有关规定予以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复议,不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由做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在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期间,不影响行政处罚的执行。

第二十六条 城市市容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应当遵纪守法,秉公执法。对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施行前,本市人民政府公布的有关户外广告设置的规定与本办法规定不一致的,以本办法的规定为准。

第二十八条 法律、法规对设置户外广告另有规定的,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2002年11月25日起施行。


河北省地质勘查管理条例

河北省人大


河北省地质勘查管理条例
河北省人大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地质勘查管理,规范地质勘查行为,维护地质勘查投资者和勘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我省矿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地质勘查活动的单位或者个人,必须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地质勘查包括:区域地质的调查;海洋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地质及其他地质的调查、勘查。
建设工程的勘察设计管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 地质勘查应当遵守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勘查、统一管理和公平竞争的原则。
第四条 省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负责全省的地质勘查管理工作,对地质勘查实行行业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质勘查的监督管理工作。
地质勘查单位的主管部门应当履行各自的职责,协助各级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实施地质勘查的管理工作。
第五条 地质勘查活动应当保护生态环境,防止地质灾害。
在地质勘查中发现有文物、文化古迹或者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遗迹、地貌景观时,应当采取保护措施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第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扰和妨碍地质勘查活动,不得损坏地质勘查设施和标志。

第二章 勘查资格管理
第七条 从事地质勘查及地质勘探工程、地质测绘和各类样品的采集、加工和测试等活动的单位,应当向省以上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勘查资格登记手续,领取相应的地质勘查资格证书并按照资格证书规定的范围从事地质勘查活动。
地质勘查资格证书不得伪造、涂改或者转让、出租、出借。
省外的地质勘查单位进入我省进行地质勘查活动,必须到省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办理勘查资格备案手续。
第八条 申请地质勘查资格的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法人资格;
(二)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设备和资金;
(三)国家和省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九条 地质勘查单位变更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业务范围的,应当自批准之日起三十日内持有关批准文件,向原核发地质勘查资格证书的部门申请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第十条 地质勘查单位合并、分立、重组的,应当重新申请领取地质勘查资格证书。
地质勘查单位勘查能力发生变化的,应当报省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进行审核,并按照国家规定的条件晋升或者降低资格等级。
第十一条 地质勘查资格实行年检制度。持有地质勘查资格证书的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向省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报道有关资料、接受检验。未接受年检的,地质勘查资格证书自行失效。

第三章 勘查登记管理
第十二条 地质勘查实行统一的区块登记管理制度。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地质勘查活动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省以上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地质调查或者地质勘查登记手续,领取地质调查证或者勘查许可证。
从事地质设备、地质方法试验的,在向试验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提交有关的证明文件后,不理办理地质勘查登记手续。
第十三条 勘查矿产资源必须依法取得探矿权。勘查出资人为探矿权申请人。国家和本省各级人民政府出资勘查的,被委托勘查的单位为探矿权申请人;合作出资勘查的,合同约定的单位为探矿权申请人。
第十四条 申请办理地质勘查登记手续应当提交下列资料:
(一)申请登记书和申请的区块范围图;
(二)申请人的营业执照复印件;
(三)勘查单位的资格证书复印件;
(四)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对申请勘查范围的复核意见:
(五)勘查工作计划、勘查合同或者委托勘查的证明文件;
(六)勘查实施方案及附件;
(七)勘查项目资金来源证明;
(八)勘查登记管理机关规定提交的其他资料。
第十五条 对申请探矿权的,登记管理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四十日内,按照申请在先的原则,作出准予登记或者不准予登记的决定,并书面通知探矿权申请人。不准予登记的,应当告之理由。
探矿权申请人在接到准予登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探矿权使用费,申请国家出资勘查并已经探明矿产地的,还应当缴纳探矿权价款,办理登记手续,领取勘查许可证,成为探矿权人。
第十六条 探矿权实行有偿取得制度。
探矿权使用费以勘查年度计算,第一个勘查年度至第三个勘查年度,每平方公里每年缴纳一百元;从第四个勘查年度起每平方公里每年增加一百元,但是最高不得超过每平方公里每年五百元。探矿权使用费可以逐年缴纳。也可以一次缴纳。
第十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进入他人依法取得探矿权的勘查作业区进行勘查或者采矿活动。
在同一区块范围内,申请与已经取得探矿权和采矿权的主要矿种及其共生、伴生矿种以外的不同矿种的探矿权的,应当征得原矿业权人的同意,双方达成协议后,报经省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可以办理探矿权申请登记手续。
第十八条 勘查许可证有效期最长为三年,国家有特殊规定的除外。期满后需要延期的,探矿权人应当在期满之日的三十日前,到登记管理机关办理延续登记手续。每次延续时间不得超过二年。
探矿权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完成最低勘察投入。
第十九条 登记管理机关应当自颁发勘查许可证之日起十日内,将登记发证项目的名称、探矿权人、区块范围和勘查许可证期限等事项,通知勘查项目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并对勘查区块登记发证情况,定期予以公告。
第二十条 在国家和本省鼓励勘查的区域勘查或者勘查国家和本省鼓励勘查的矿种的,经探矿权人申请,登记管理机关审查批准,可以减缴、免缴探矿权使用费和探矿权价款。
第二十一条 探矿权可以通过招标、拍卖等方式有偿出让。
登记管理机关按照国家和本省的有关规定组织实施招标、拍卖活动。
中标人、买受人按照国家或者本省规定缴纳有关费用后,办理登记手续,领取勘查许可证,成为探矿权人。
第二十二条 探矿权人应当自领取勘查许可证之日起六个月内开始施工;自施工之日起五日内,分别向勘查项目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和登记管理机关报告开工情况。
勘查项目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查查勘查投入,勘查进展情况时,探矿权人应当如实报告并提供有关资料。对探矿权人要求保密的勘查工作成果资料、财务报表、有关人员应当予以保密。
第二十三条 探矿权人有权优先取得勘查作业区内矿产资源的采矿权。
探矿权人在勘查许可证有效期内探明可供开采的矿体后,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申请保留探矿权。
第二十四条 在勘查许可证有效期内,需要变更勘查区块范围、勘查对象、探矿权人名称、地址、勘查施工单位以及依法转让探矿权的,应当向原登记管理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探矿人在勘查许可证有效期内因故需要撤销勘查项目的,勘查许可证有效期届满不办理延续登记、不申请保留探矿权以及申请采矿权的,应当办理勘查许可证注销登记手续;未办理注销登记手续的,勘查许可证自行失效。
自勘查许可证注销或者自行失效之日起九十日内,原探矿权人不得申请已经注销或者自行失效的区块范围内的探矿权。
第二十五条 探矿权人应当按照勘查许可证规定的期限、勘查区块范围及勘查项目进行勘查。不得越界勘查,不得擅自进行滚动勘探开发、边探边采或者试采。
探矿权人在勘查时发现符合国家边探边采规定的复杂类型矿床的,可以申请开采,经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办理采矿登记手续。
第二十六条 从事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的,不缴纳探矿权使用费、不限定调查面积和最低勘查投入,不享有所发现矿种的优先探矿权和优先采矿权。

第四章 勘查质量监督
第二十七条 勘查出资人应当根据地质勘查的特点和技术要求,选择具有相应资格的勘查单位,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勘查工程技术标准的要求,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
第二十八条 承担地质勘查项目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地质勘查技术规范、设计文件和合同约定进行施工,并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保证勘查施工质量。
第二十九条 地质勘查项目完成后,由投资者或者其委托的地质勘查项目质量检验机构组织检查验收。

第五章 勘查资料管理
第三十条 地质勘查项目完成后,探矿权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国家或者省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汇交地质勘查资料;不按照规定汇交的,不得申请采矿权,不得转让探矿权。
第三十一条 矿产资源勘查储量报告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评审、认定;未经评审、认定的,不得作为矿山建设设计依据。
用于计算矿产储量的工业指标必须经矿产储量审批机构批准。矿山企业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需要修订工业指标的,应当经原储量审批机构批准。
第三十二条 基础性、公益性的地质勘查资料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公开提供全社会利用。
第三十三条 探矿权人提交评审、认定的地质勘查成果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妥善保管和保密义务,不得擅自向外借阅、复制、倒卖和用于提供咨询服务。

第六章 探矿权转让管理
第三十四条 探矿权经省以上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批准,可以依法转让。
第三十五条 转让探矿权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自颁发勘查许可证之日起满二年,或者在勘查作业区内发现可供进一步勘查或者开采的矿产资源;
(二)完成规定的最低勘查投入;
(三)探矿权属没有争议;
(四)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已经缴纳探矿权使用费、探矿权价款;
(五)国家和省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三十六条 探矿权转让的受让人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探矿权申请人的条件。
第三十七条 探矿权人申请转让探矿权时,应当向审批管理机关提交下列资料。
(一)转让申请书;
(二)转让人与受让人签订的转让合同;
(三)转让人具备的转让条件的证明;
(四)受让人资质条件的证明;
(五)矿产资源勘查情况的报告;
(六)审批管理机关要求提交的其他有关资料。
第三十八条 申请转让探矿权的,审批管理机关应当自收到转让申请之日起四十日内,作出准予转让或者不准予转让的决定,并书面通知转让人和受让人。
准予转让的,转让人和受让人应当自收到批准转让通知之日起六十日内,到原登记管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手续。受让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有关费用后,领取勘查许可证,成为探矿权人。
批准转让的,转让合同自批准之日起生效。
不批准转让的,审批管理机关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第三十九条 探矿权转让后,勘查许可证的有效期为原勘查许可证的有效期减去已经进行勘查的年限的剩余期限。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按照分级管理权限分别情况,责令停止违法行为,予以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可处一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原发证机关可以降低资格等级或者吊销资格证书,并可处三万元以
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按照地质勘查资格证书规定的业务范围从事地质勘查活动的;
(二)未取得地质勘查资格证书擅自进行地质勘查活动的;
(三)伪造、涂改或者转让、出租、出借地质勘查资格证书的;
(四)未按规定汇交地质勘查资料的。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二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特别严重的,原发证机关可以吊销勘查许可证:
(一)不按照本条例规定备案、报告有关情况、拒绝接受监督检查或者弄虚作假的;
(二)未按照规定完成最低勘查投入的;
(三)已经领取勘查许可证的勘查项目,满六个月未开始施工,或者施工后无故停止勘查工作满六个月的。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予以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可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可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取得勘查许可证擅自进行勘查活动的;
(二)越批准的勘查区块范围进行勘查活动的;
(三)未经批准擅自进行滚动勘探开发、边探边采或者试采的。
(四)擅自印制或者伪造、冒用勘查许可证的。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不办理勘查资格证或者勘查许可证的变更登记手续的,由登记管理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勘查资格证、勘查许可证。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不按期缴纳应当缴纳的费用的,由登记管理机关责令限期缴纳,并从滞纳之日起每日加收千分之二的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勘查许可证。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擅自转让探矿权的,由登记管理机关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处以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没收违法所得,处以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特别严重的,吊销勘查许可证。
第四十六条 探矿权人被吊销勘查许可证的,自勘查许可证被吊销之日起六个月内,不得再申请探矿权。
第四十七条 拒绝、阻碍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由公安机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八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复议或者提起诉讼。逾期不申请复议、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四十九条 行政复议机关违反本条例规定,无正当理由不予受理依法提出的行政复议申请或者不按照规定转关行政复议申请的,或者在法定期限内不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条 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的国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情节轻微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依法予以赔偿;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时限规定办理管理相对人申请的登记、办证、注销手续的;
(二)对不符合条件的管理相对人发放勘查资格证、地质调查证、勘查许可证的;
(三)矿产资源勘查储量报告未经评审、认定即作为矿山建设设计依据的;
(四)擅自将管理相对人的地质勘查秘密向外借阅、复制、倒卖和用于提供咨询服务的;
(五)其他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

第八章 附 则
第五十一条 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和外国的投资者在我省投资进行地质勘查的,适用本条例。
第五十二条 本条例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省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五十三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2000年9月27日